科技 > 电脑产品 > 笔记本

RTX 5090+4K MiniLED屏! 微星绝影18 AI+锐龙版2025首发测评

38人参与 2025-07-29 笔记本

“为什么我需要一台18英寸的笔记本?”三年前,我在咖啡厅改方案时,盯着14英寸的屏幕,像个侦探眯眼盯着线索。时间线缩成一条细线,素材窗口小得像邮票,恨不得把脸贴到屏幕上才能看清细节。旁边的小哥用17英寸游戏本,屏幕大得让我羡慕,但他背着那台“巨兽”挤地铁的样子,又让我庆幸自己选了轻薄本。

“屏幕尺寸”与“便携性”的矛盾,就像一场无解的拉锯战。创作时,我想要大屏的沉浸感;通勤时,我只想背包轻一点。今年一线大厂出品的绝影18 ai+ 锐龙版 2025(以下简称绝影18 锐龙版)却告诉我:2025年,这道选择题可以不用做了。

通勤,绝影18 锐龙版解决了一个“大”问题

初见绝影18 锐龙版绝影18 锐龙版,其18英寸的巨幕带来的视觉冲击是毋庸置疑的,但我相信很多人在网上第一眼看到它时,都会下意识地往“巨无霸”那一类去分类。毕竟,18英寸的屏幕,听起来就不像是通勤能扛的设备。

而令人意外的是它实际上手以后的感受,仅19.9mm的机身厚度,比一本精装书本要薄,在视觉和触觉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。

镁铝合金机身摸上去凉丝丝,哑光黑低调得像个西装暴 徒。整机设计语言低调、专业,哑光黑的机身能轻松融入正式的办公场合。

a面那个龙盾logo像是藏在低调里的小心机。

我拿它很轻松地塞进了平时背的摄影双肩包,竟然刚好合适,超薄的体积刚好不会侵占相机和镜头的放置空间。这还不是全部。绝影18 锐龙版真正的便携性价值不仅体现在物理尺寸,更在于对电源适配器依赖程度的降低。

我最怕看到的就是下降速度远超过我工作效率的电量条,当我赶不及在它发出警告前完成任务时,就意味着我必须挤进一个满是陌生人的空间,尴尬地寻找一个空余插座。

然而,绝影18 锐龙版还是充满了惊喜。实测在pcmark 10现代办公续航测试中(核显模式/50%亮度),它能满足我9小时46分左右的不插电使用。这已经足够覆盖我一个完整的工作日。更关键的是,它支持pd快充,中午用我的手机充电头给它“回血”,半小时就能恢复一半电量。 这意味着那块巨大、笨重的原装适配器,终于可以安心地待在家里了。

创作,18英寸大屏+rtx50系高性能=灵感自由

如果说便携性是惊喜,那这块18英寸大屏带给工作流的改变,堪称革命。

毕竟pc设备的灵魂在于多窗口并行任务处理,在小尺寸屏幕上,“多任务”往往降级为“快速的单任务切换”,不仅增加了操作负担,而且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不断的alt+tab窗口切换扰乱创作思绪。绝影18 锐龙版的18英寸大屏则让真正意义上的“并行工作流”得以回归。

以日常的视频剪辑为例,左边是素材库,中间是预览窗,下面横贯着长长的时间线,右边是特效控制面板。所有的元素都舒展地平铺着,我的视线和思路可以在不同区域间无缝流淌,无需再像以前那样,为了调整一个参数而把某个窗口反复放大、缩小。

(0)

您想发表意见!!点此发布评论

推荐阅读

R9+RTX5070体验同价无敌! 微星神影16锐龙版笔记本评测

07-29

1.46kg塞进满功耗RTX5060! 华硕天选Air 2025笔记本首发评测

06-27

具备AI功能和5G连接! 戴尔Dell Pro 14 Plus锐龙AI版笔记本测评

06-17

R9-8940HX 5070售8999元! 机械革命蛟龙16Z Pro笔记本首发评测

06-17

首发酷睿Ultra 9 285H! 华硕灵耀14 2025笔记本深度评测

05-23

笔记本CPU天梯图2025:笔记本CPU性能排行与选购全解析

05-15

猜你喜欢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238693299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