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人参与 • 2025-09-28 • 小米
坚持并非易事。从小米12系列到如今的小米17,四年间小米在小屏旗舰上的探索,像是一场持续的技术与设计挑战。它需要在毫米级的空间里重塑堆叠,需要在有限的体积中追求极致体验。
小米17就是这段探索的最新成果:1.18mm极窄边框带来的沉浸视觉、7000mah电池与100w快充的续航、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的性能释放,以及徕卡三摄的全面进化。它不仅回答了“小屏还能否做旗舰”的问题,更试图定义一种新的旗舰形态——小而全能。
作为小米数字系列在小屏领域的第四代集大成者,小米17不仅在设计语言上完成了从“形似”到“神韵自成”的蜕变,更在核心维度实现了自我的全面超越。
经过一周的深度体验,我可以说:如果你想体验小屏旗舰,但不知道怎么选择,不如来看看小米17。
小米17的外观,是“克制”与“惊艳”的完美结合。它没有盲目堆砌设计元素,而是通过毫米级的细节打磨,将“小而美”的理念发挥到极致。
点亮屏幕的瞬间,你会被那1.18mm的“真·极窄四等边”所震撼。相比小米15的1.38mm,这0.2mm的缩减看似微不足道,实则是工艺极限的又一次突破,带来远超机身尺寸的视觉沉浸感,让一台小屏设备具备大屏般的沉浸感。
机身四角采用全新的“超椭圆大r角”设计,这是小米17手感质变的关键。与传统小r角不同,超大r角的起弧点更靠外,圆心半径更大。
配上和小米15一样的四包边,使得机身在横向握持时,弧线能完美贴合掌心曲线,仿佛为你的手掌量身定制。无论是单手刷微博,还是双手打游戏,长时间握持都不会感到硌手或疲劳。
背部设计同样好看,这一次和前几代的小米完全不同。相机deco区域采用“多阶层次感”设计,通过视觉减薄手法,让厚重的影像模组在观感上显得轻盈灵动。全覆盖增亮镀膜玻璃盖板,让deco在不同光线下折射出高级的光泽感,质感媲美奢侈品。
手中的雪山粉配色尤为惊艳。背部采用“玻璃冷雕火山口+丝绒喷砂ag工艺”,触感如丝绸般顺滑细腻,同时具备出色的防滑与抗指纹特性。日常使用一周,后盖几乎无指纹残留,彻底告别“指纹收集器”的尴尬。毫不夸张地说,这是小米数字系列史上最具品质感的一代。
屏幕体验是衡量旗舰的重要维度,小米17这次搭载了全新的m10发光体系,亮度与能效双双提升。
2024年3月15日,小米与卢米蓝在宁波举行oled关键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的启动及揭牌仪式
m10体系是小米与宁波卢米蓝联合研发的“新型红色发光主材”。历时五年,投入超亿,通过构建“电荷大坝”量子阱结构,解决了红光材料载流子不平衡的行业难题,使发光效率飞跃。这不仅带来了高亮度与低功耗,更为“多屏同色3.0”技术奠定了基础。
那么红色的发光主材好处是什么呢?
红色发光材料可实现 “自发光、自熄灭”,显示纯黑画面时红色像素可完全不发光,配合其他颜色像素能使屏幕对比度达百万级以上,让红色在暗场中更通透且无背光泄漏导致的 “泛白” 问题,同时其光输出具有各向同性,从任意角度观看屏幕,饱和度几乎无衰减,无偏色。
亮度方面,小米17搭载3500nits峰值亮度,听起来是纸面参数,但小米17的“超级阳光屏”真正做到了“日常可用”。与市面上多数手机需在1% apl极小窗口才能触发峰值亮度不同,小米17在25% apl——也就是日常浏览网页、看视频时常见的画面——即可稳定触发3500nits,户外使用体验大幅提升。
您想发表意见!!点此发布评论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238693299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。
发表评论